淮安概況
|
社會事業
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穩就業措施扎實有力。新增城鎮就業4.5萬人,駐淮高校畢業生留淮就業率達24.9%、提升2.5個百分點。組建先進制造業就業服務聯盟,龍頭項目及規上企業用工增長13.8%、占比41.3%。社保體系不斷完善。企退人員養老金穩步上調。國家醫保經辦服務標準化試點有序開展,長期護理保險、門診共濟順利實施,異地就醫實現雙向直接結算。足額發放各類困難人員生活保障和救助資金,積極推動殘疾人就業和“三位一體”托養體系建設。獲批全國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改造提升36家社區助餐點和105家鄉村互助養老睦鄰點。公共服務持續優化。縣中振興取得新成效,14所重點高中一本達線率提高5.5%。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新改擴建學校7所。新增普惠托位1532個,全市域探索推進為留守困境兒童提供寄宿制服務。組建45個校企合作專班,創成17個省市級現代產業學院。新建成省級區域醫療中心1個,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臨床檢驗和影像結果實現互聯互認。文明城市建設成果持續鞏固提升,成功舉辦大運河非遺文旅節等文化惠民活動,板閘遺址公園建成開放,獲批2個國家一級博物館,《淮安年鑒》獲評中國精品年鑒。新建成3個體育公園、50公里健身步道,淮安馬拉松火熱出圈。安全形勢平穩向好。建立市縣區黨政領導干部“雙掛鉤一領辦”制度,扎實推進治本攻堅、一件事全鏈條治理等重點工作,生產安全事故起數、亡人數分別下降10.9%和11.1%。全覆蓋建立直達基層一線的臨災預警“叫應”機制。食品安全“你點我檢”工作在全國推廣。社會治理不斷強化。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扎實開展掃黑除惡斗爭,“智慧公安”創新成果在全國推廣。全面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積案攻堅成效明顯,初信初訪一次性化解率全省第一。深化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一站式”平臺建設,構建覆蓋城鄉的仲裁服務體系。12345熱線再次獲得全國A類A級評價。“紅色代辦”、志愿服務、產業鏈產改、商事商會調解、供銷惠農等工作入選全國典型案例,職業學校民族團結工作獲全國表彰。檢審貫通協作經驗在全省推廣,市審計局榮獲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國防動員體制更加完善,高分通過全國雙擁模范城評比驗收。圓滿完成援疆各項任務。高質量完成第五次經濟普查。國家安全、機關事務、郵政、科協、檔案、外事、僑務、海關、邊檢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婦女兒童、青少年、老齡、慈善、紅十字等事業實現新發展。(來源:政府工作報告—淮安市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