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清江浦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聚焦綜治中心“增強功能、提升服務、規范運行”等關鍵要素,進一步整合基層治理“陣地、力量、機制”,全面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進一步筑牢基層治理“底座”,提升群眾幸福感、滿意度。
一是聚焦增強功能,整合陣地強基礎。為了讓人民群眾矛盾糾紛化解“最多跑一地”“只進一扇門”,區級綜治中心科學優化內部場所、大力推動陣地整合,設置咨詢引導、服務等候、綜合接待、分類調解、行政裁決、領導接訪、分析研判、法律服務等8個功能區,統籌人民來訪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社區矯正中心、勞動人事爭議調解服務中心、訴訟服務中心、檢察服務中心功能入駐,實現“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在推進鎮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中,堅持“一體兩翼五有”的建設思路,整合鎮街綜治、便民服務等陣地為一體,治理和服務雙同步,努力實現“有牌子、有場所、有力量、有機制、有效果”工作目標。目前,全區鎮級綜治中心全部實體化運行。同時打造了化工新村、海潤楓景等62個網格睦鄰驛站,作為鎮級綜治中心的延伸陣地,對群眾身邊的小訴求、小矛盾、小糾紛,做到早知曉、早處置、早解決。
二是聚焦提升服務,整合力量強支撐。按照“集合辦公、集成服務、集約管理”的模式,整合區有關部門力量,構建“一站式接待、一攬子調處、全鏈條治理”的工作格局。目前,區綜治中心根據矛盾糾紛類型和數量,采取“常駐+輪駐+隨叫隨駐”相結合的方式,推動黨委政法委、信訪、公安、法院、司法、人社、住建等7個部門常態化坐班,教育、市場等10個重點部門輪流坐班,其他涉事部門隨叫隨到。鎮街綜治中心整合“為民綜合服務+矛盾綜合調處”人員力量,推動公安、司法、信訪等條線做實矛盾調處工作,民政、殘聯、人社等條線做優為民服務工作。同時,積極引入社會組織、志愿者、熱心居民和“五老”等社會力量參與,創新探索各具特色的“一站式”解紛應用場景,形成了富強公益坊、“銀發紅心”調解室、老趙調解室、“幫多多”楓橋調解服務團等8個調解品牌。
三是聚焦規范運行,整合機制強效能。堅持訴求分流、矛調打頭、訴訟斷后的原則,按照矛盾糾紛化解法治化“路線圖”,區綜治中心健全“登記受理-先行調解-風險研判-分類流轉-跟蹤督辦-案結事了-總結分析”的矛盾糾紛閉環處置機制,明確各個環節的責任主體、辦理時限和質量標準,確保在“前端、中端、后端”三個端點,矛盾糾紛處置部門既各司其職、又相互配合。完善鎮級綜治中心事項登記辦理、聯動聯調、分析研判、工作報告、回訪評價等機制,常態化開展網格排查走訪,組織網格員第一時間掌握網格內居民信息動態、訴求糾紛等情況,做到“小矛盾就地化解、大矛盾及時上報”。截至目前,全區兩級綜治中心累計化解矛盾糾紛6000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