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淮安區全息掃描、精準編制新業態新領域和有關職能交叉領域安全生產職責清單,進一步厘清各行業主管部門、屬地鎮街的監管職責,動態消除安全監管盲區,嚴防安全風險失控漏管,切實提升科學監管水平。
緊盯熱點,主動作為找盲區。培訓機構、農家樂、醫養服務機構等新業態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快遞網點、托育機構等一些新業態已經成為生產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但由于新業態發展迅速,且有別于傳統產業,現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對安全監管責任的界定不夠明確,存在漏管失控的風險。對此,該區不等不靠,主動研判分析轄區內出現的新業態安全風險,逐一明確安全監管責任,采取有效措施強化新業態安全風險管控,督促生產經營單位嚴格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嚴防“新業態”出現“新事故”。
高位統籌,多方協調明職責。該區嚴格按照《安全生產法》《江蘇省安全生產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制度規定,充分結合“三管三必須”“業務相近”“誰主管誰牽頭、誰為主誰牽頭、誰靠近誰牽頭”等原則,在點對點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擬定了18個新業態新領域的安全監管職責。該區印發《淮安區部分新業態新領域和有關職責交叉領域安全生產職責清單(第一批)的通知》。根據行業領域主要業務類型,確定一個行業牽頭監管部門,并按照“綜合查一次”要求,由牽頭單位統籌,責任單位負責,多方聯動實施差異化、精準化監督管理,形成安全生產監管合力。
嚴格監管,長效機制保安全。《通知》印發后,該區按照職責分工及時開展摸排檢查。結合今冬明春安全生產“鑄盾”專項行動部署要求,針對新業態新領域的生產經營特點,大力宣傳安全風險辨識和防范措施,提升經營主體及時發現和處理問題隱患的能力。將新業態新領域安全監管職責清單納入到安全生產學習宣貫和區級安全生產巡查督導的重點,提升對新業態新領域的安全認知度,推動各部門單位協同配合,共同筑牢新業態新領域安全防線。截至目前,共發現新業態新領域安全隱患23個,均已完成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