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是實現充分就業的根本所在。昨日下午,“以高質量發展促進充分就業”專題協商會召開。市政協委員們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飽滿的履職熱情,暢所欲言、建言獻策。市委常委、副市長董國喜,市政協副主席王蘇君出席會議。
高質量發展的內涵不應僅僅局限于產業空間的發展,充分就業也不是一味地增加就業崗位。市政協委員王劍認為,應以城市綜合提升為手段,以產城融合的理念促進片區可持續發展,通過強化片區配套設施建設、盤活片區土地存量空間、優化片區生態環境等,為在淮員工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務、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吸引更多人才留淮就業。
近年來,網絡主播、外賣騎手、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時間靈活的工作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職業選擇,被稱為“零工經濟”,形成新就業形態,具有就業“蓄水池”功能,對穩定就業有著重要作用。為此,市政協委員龐進亮提出,要研究制定新就業形態的相關鼓勵支持政策,以政策為引導,進一步促進資源整合,促進新就業形態健康發展;要完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社保機制,推動制度框架實現從“屬性勞動—經營性勞動—獨立性勞動”的“勞動三分法”轉型,更好地保障多元化的“零工經濟”勞動群體。
青年人才是城市發展的重要資源,對城市經濟發展至關重要。青年人才也是經濟活力的主要源泉,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對經濟增長起到推動作用。為此,市政協委員楊春生認為,要結合我市實際,確定鼓勵創業的產業指導目錄,制定扶持政策,鼓勵青年人才進入不同產業各領域創業。拓寬青年人才的就業渠道,增加就業崗位,積極引導青年人才到城鎮企業就業,著力提升青年人才就業能力,認真做好困難家庭青年就業援助工作,努力實現青年人才充分就業。
中小微企業具有很強的吸納就業能力,已經成為吸納社會就業的主體。市政協委員張玉琴認為,在制定產業扶持政策時,要明確將中小微企業就業促進和就業保障作為重要考量因素,確保政策制定過程中充分考慮其對就業的影響。要優化中小微企業生存環境,鼓勵大企業與中小微企業組建聯合體,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專題協商會上,12位市政協委員結合前期調研,從不同角度出發,深入分析、各抒己見。市相關部門負責人對市政協委員們的發言進行補充說明和答復。董國喜表示,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堅持把穩就業、保就業放在突出位置,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加強技能培訓、完善就業服務體系等舉措,有效促進充分就業和高質量就業。當前,淮安經濟社會發展正處于攻堅突破、跨越趕超的關鍵時期,我們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在守正創新、實干實效中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帶動和促進全社會高質量充分就業,不斷增強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