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氣溫高,還常下雨,幸好有驛站能讓我們防暑、避雨。”38歲的騎手趙金龍說,以前累了只能坐在電動自行車上打個盹,如今,驛站越來越多,功能日益完備,讓在異鄉打拼的他找到了家的感覺。
設立驛站是我市“擁新入淮”的舉措之一。近年來,我市聚焦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重點難點問題,巧用“小溫馨+暖舉措”工作方式,通過建好用好“暖新”驛站、做優做實“暖新”服務、建立健全“暖新”機制,全面深化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各項關愛幫扶工作。
溫馨驛站撐起“愛心傘”
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大潤發超市旁的驛站,雖然不大,但功能齊全,空調、冰箱、微波爐、飲水機、藥箱等應有盡有,騎手們不斷進出,在這里短暫休憩、喝水、充電。“如果在騎行中遇到小擦傷、碰傷,這里還有藥品供我們及時處理傷口。”騎手郭學虎告訴記者。
像這樣的驛站已在淮安遍地開花。在清江浦區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群服務中心內,記者看到一張“暖新”關愛地圖,方圓3公里內分布著34個驛站,有的依托社區設立,有的設置在餐飲店內,不少超市、酒店、寫字樓、銀行網點等也都開辟了“溫馨空間”。部分驛站還引入專業力量,適時開展法律咨詢、安全培訓、夏送清涼、冬送溫暖等活動,滿足騎手個性化需求。一個個驛站連點成面,構建起主城區“十五分鐘文明實踐圈”,讓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更有歸屬感、幸福感。
專場招聘燃旺“煙火氣”
今年初,市市場監管局、市人社局聯合舉行“春風送真情,援助暖民心”外賣配送行業專場招聘會,近十家企業集中招聘外賣配送員、人事主管等,提供崗位400余個。
王先生剛從外市打工回來,在招聘會上和幾家企業進行了交流。“不少公司都為騎手配齊裝備,還安排老師傅帶教,工作時間自主,薪酬待遇也很好。我已經和一家公司達成了就業意向。”記者了解到,許多企業在招聘中都開出了優厚的條件,如為騎手購買商業險、舉辦新手培訓、設立滿勤獎和月休假、給予惡劣天氣補貼等。
同“新”相伴,以心暖“新”。我市積極打造集中選擇、直接溝通的平臺,通過舉辦“就業幫扶 真情援助”外賣配送行業系列專場招聘活動,先后組織50余家企業參加,提供外賣送餐員、人事主管等近1600個崗位,有效緩解了外賣平臺運力緊張的情況,營造了關心關愛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的濃厚氛圍。
暖心活動傳遞“幸福味”
“27”諧音“愛騎”。2022年以來,我市將每月27日設立為“淮安愛騎日”,市場監管部門聯合人社、衛健、工會等部門聚焦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等騎手群體所需所盼,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將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愛落到實處,切實為騎手辦實事、解難事。今年上半年,全市共開展“淮安愛騎日”主題活動40余場,服務騎手近千人次。
我市將建立健全“淮安愛騎日”制度與深化主題黨日活動、推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等工作有機融合,將“淮安愛騎日”作為騎手黨員固定活動日,通過集中組織權益保護類政策宣講等活動,幫助騎手增強維權意識、提升職業素養、拓展職業發展空間。提供免費體檢、法律援助、心理疏導等服務,讓騎手時刻感受到黨的關愛和溫暖;開展職業技能競賽,選拔一批技能狀元和技術能手,推動騎手立足崗位學技術、練本領、優服務;組織騎手參與助老助困、安全隱患排查等志愿服務,推動騎手由“服務對象”向“服務力量”轉變。結合“翔宇先鋒”黨建品牌創建,總結經驗做法,積極選樹優秀典型,切實增強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的職業榮譽感。截至2024年6月,全市共建立10個外賣行業黨支部,89名騎手遞交入黨申請書,其中25人被確定為入黨積極分子、11人被發展為預備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