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新聞資訊 專題專欄 淮安市推進美麗淮安建設專題 工作動態
近年來,漣水縣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圍繞《黃河故道千里綠色生態廊道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精神,深入推進生態廊道建設,厚植漣水生態底色。今年,全縣完成成片造林4600畝,其中黃河故道沿線造林3000畝,全縣林木覆蓋率24.28%,居全市前列。
一是科學制定生態廊道建設方案。依據國土空間規劃,對黃河故道沿線宜林空間進行全面調查,深挖造林潛力,充分利用鹽堿地、低洼地、干旱瘠薄地、林中空地、四旁隙地等困難立地造林,對公共空間治理收回的溝渠堆堤、廢棄閑置地、低效用地等公共用地,凡地類不屬于耕地的,全部規劃植樹造林,增加集體經濟收入。根據造林空間調查情況,制定《漣水縣黃河故道綠色生態廊道工程建設方案》,2023—2025年,在黃河故道沿線完成成片造林1萬畝,新建、更新與完善生態廊道30公里,黃河故道沿線形成全長78.2公里的完整綠色廊道。方案堅持田、林、路、水、渠系統規劃,生態、經濟、社會、景觀多效兼顧,綠色美、生態美、田園美、文化美多美疊加,走綠色、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二是認真抓好義務植樹示范引領。自2020年起,漣水縣每年將3月12日—18日定為全民義務植樹周,要求縣設主植樹點、鎮街設分植樹點,每個植樹點面積不低于100畝。今年3月12日,漣水縣四套班子領導帶領縣直機關單位負責人,在濱河新城漣水湖公園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漣水湖公園位于黃河故道北側300米,該湖是從古黃河引水建設而成的人工湖,水面面積300畝,沿岸規劃園林景觀綠化300畝,總投資1000萬元,是該縣重點打造的精品工程,也是全縣開放性全民義務植樹基地。植樹周期間,全縣各鎮街相繼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其中保灘街道、漣城街道、南集鎮、黃營鎮、唐集鎮、石湖鎮等6個鎮街在黃河故道生態廊道規劃植樹點,完成生態廊道造林900畝。為推動義務植樹常態化、公民盡責多樣化,漣水縣在黃河故道生態廊道“百花園”區域開展省級“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建設,線上發布信息、組織報名,線下開展植樹造林、認種認養、科普宣傳、志愿服務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三是突出重點地塊集中連片造林。積極引進縣屬國企、外地投資人,投資黃河故道生態廊道重點地塊規模化造林。其中,在保灘街道十堡、周集、新港北等村流轉1200畝林地,開展南京椴、蘇麻櫟、薄殼山核桃等優良樹種造林。淮陰區投資人曹軍承包保灘街道新港北村、周集村黃河故道林地,完成雄性無絮楊樹栽植900畝。漣城街道季庵村發動群眾全面清理黃河故道灘地風倒林、退化林,完成楊樹更新造林150畝。縣漣投集團高標準完成巨石集團廠區、門前公園及華昌大道綠化,完成造林面積120畝,形成較強景觀效應。該縣積極編排項目,將黃河故道生態廊道重點地塊造林上報省立項,爭取省林業發展專項資金300萬元,為生態廊道建設提供資金扶持。
四是堅持科學綠化推進質量提升。堅持因地制宜,杜絕不科學的大樹移植、截干造林,使用全冠樹苗造林。毗鄰城市與集鎮區域,重點推廣珍貴、彩色、常綠樹種,提升景觀效果;靠近農民居住集中點和自然村莊的地塊,廣泛栽植鄉土樹種、經濟樹種和木本糧油樹種;黃河故道堆堤灘地綠化,推廣速生無絮雄性楊樹,增加林農經濟收入;同時,開展故道沿線中幼林撫育、退化林修復與低效林改造,采取修枝、間伐、防病、補植等管護措施,全面提升營造林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