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盱眙縣持續通過開展“一鎮街一方案,一村(社區)一特色”創建行動,讓一個個可休憩、可漫步、有溫度的綠色家園映現在居民群眾身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的向往。
文化上墻助推綠美村莊“換新顏”。該縣圍繞個性化打造、創新性發展,充分發揮文化凝心鑄魂作用,在保持村莊(小區)原貌的基礎之上,進行墻面噴涂1900多平方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要宣傳內容,將民風與畫風有機融合,讓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田園畫跳躍到原本光禿禿的墻面上,鮮艷靚麗的墻面噴涂與周圍整潔的房屋巧妙融合、相映成趣,營造出鄉村濃厚的文化藝術氛圍,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鄉村景觀,也激發了廣大群眾用雙手去描繪自己美麗家園的熱情。
協商議事助推綠美村莊“眾參與”。該縣以村(社區)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為抓手,突出群眾參與的主體作用,形成“我的村莊我規劃、我的規劃我參與”的共治模式,在小區提升改造過程中,組織社區網格員、黨員志愿者深入到居民庭院,與居民進行面對面的溝通,深入了解他們的改造需求和意見。通過組織議事協商會、上門走訪等多種途徑,制定科學且合理的改造方案,把老舊小區改造的重心放在消除消防隱患、修復路面墻面破損、積淹點改造等居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上,確保改造貼合居民需求。
果樹進村閑置土地煥發“新生機”。該縣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踐行淮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地三用”思路,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思路,遵循“宜林則林、宜果則果、宜花則花、宜菜則菜”的原則,探索“黨建+”“整治+”“產業+”“機制+”四種模式,推進“綠美鄉村”建設,不斷豐富“綠”的內涵,做足“美”的文章,使鄉村“美”得其所,讓鄉愁“留”有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