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閱讀:《關于印發全市人社系統優化營商環境十條措施的通知》政策解讀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市優化營商環境相關決策部署,進一步樹牢“項目為王、環境是金”工作導向,提升人社服務企業群眾質效,現結合我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實際,提出如下優化營商環境服務措施:
一、強化招工用工保障。進一步掌握重特大項目、重點企業用工需求,依托“就在江蘇”智慧就業服務平臺服務用工主體不低于2000家;構建“現場招聘+網絡招聘+直播帶崗”多輪驅動的立體招聘體系,全年舉辦各類用工對接活動不低于740場次,切實保障企業用工需求。認真落實《關于印發淮安市加強企業用工服務保障工作若干措施實施細則的通知》文件要求,推動赴外招聘、共享用工和社會力量薦工等各項補貼政策落細落實,著力降低企業人力資源成本。
二、打造人才集聚高地。聚焦“153”發展戰略,加大“7+3”先進制造業集群產業人才引進力度,持續推進實施“攬才入淮共贏未來一人才發展推介”“千企百校”“雁歸”“留鳳”等高校畢業生招引系列活動。根據企業人才引育需求,組織我市重特大項目、重點企業赴省內外高校資源集聚地區開展招才引智活動不低于20場,服務企業不低于700家(次)。
三、加強和諧企業培育。充分發揮市縣聯動和三方協同作用,錨定培育省級優秀勞動關系和諧企業13家目標,指導有關企業開展達標創建工作,引導企業關愛職工權益,持續提升企業勞動用工管理水平。開展“調解仲裁服務‘大篷車’——重點企業(項目)行”活動,為企業送上規范用工管理“政策大禮包”,幫助企業排查勞動關系風險隱患,促進企業勞動關系和諧穩定。加強基層調解力量建設,開展金牌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培育選樹工作。
四、拓展技能培訓層級。推動政校企合作,對接重特大項目、重點企業需求,優化專業設置,支持校企通過“訂單班”“冠名班”“新型學徒”等方式協同育人,培育高技能人才。優先支持重特大項目和重點企業申報省市技能大師工作室、企業首席技師項目,加大力度推進企業自主評價工作。面向企業職工、登記失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青年群體等開展崗前培訓、就業培訓、創業培訓。預計全年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5萬人次,其中新型學徒制培訓800人,充分發揮職業技能培訓賦能促就業作用。
五、落實助企紓困政策。繼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通過后臺數據比對,直接向符合條件的企業精準發放,政策實施期限截至2023年12月31日。同時,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4年底,助力企業降低用工成本,增強企業活力。落實女職工產假期間企業用工成本分擔機制,對企業繳納產假期間支付的女職工社會保險費用給予相應補貼。
六、推進暖心人社服務。定期舉辦人社惠企政策宣講云課堂,緊緊圍繞國家、省、市人社部門出臺的惠企政策和相關操作流程,開展全方位宣傳解讀。健全企業常態化走訪制度,開展“百人千企”服務活動,全流程、全周期服務企業發展需求。深化拓展就業、社保、人才等領域“一件事”集成應用,探索推進“市場主體歇業一件事”“青年服務一件事”等事項,為企業群眾提供高效便捷的人社服務。依托銀行網點遍布基層的資源優勢,通過社銀合作打造“十五分鐘人社服務圈”,進一步涵蓋待遇資格認證、權益記錄查詢等服務事項,持續完善“家門口”的人社經辦服務。
七、織密預防保障網絡。常態化開展工傷預防理念和知識宣傳活動,拓寬線上線下宣傳渠道,不斷擴大受眾和覆蓋面,全年開展宣傳活動20場。持續完善“人社部門主導、多部門聯合、專業機構提供服務”的工傷預防培訓模式,強化重點領域、突出重點行業、面向社會和中小微企業,預計全年培訓人數5000人,不斷增強勞動者工傷預防意識和能力。開展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工作,加強對各縣區和委托承辦機構的業務指導,進一步壓縮業務辦理時間,及時支付職業傷害保障待遇。
八、提高人才關懷溫度。聚焦我市“333”產業發展,為符合條件的人才落實創新人才補貼、購房補貼、生活補貼等各項政策,提升人才補貼“云申報”時效,實現人才補貼“全程不見面、打卡發放”。不斷拓展淮上英才卡銀行金融服務功能,以“實體卡+電子卡”形式聯名定制具有人才金融功能的第三代卡“淮上英才卡”,讓我市高層次人才獲得感更多、歸屬感更強、體驗感更佳。
九、監察執法剛柔并濟。進一步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加大監察執法力度,扎實開展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檢查。打造勞動監察和調解仲裁“一窗式”聯合接待窗口,“一站式”受理解決勞動者維權訴求。推進柔性執法,將人社系統涉企輕微違法行為納入不予行政處罰事項清單。
十、提升金融助企能效。加強富民創業擔保貸款、“蘇崗貸”的政策宣傳,提升政策知曉率,擴大受益面。推進線上線下融合受理,提升富民創業貸款申領便利度,為創業者和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扶持,預計全年審核推薦富民創業貸款8億元。深化政銀合作,更新完善“蘇崗貸”企業名錄庫,做好信息精準推送和申請登記服務,為吸納就業多、穩崗效果好、用工規范的民營企業提供信貸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