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閱讀:《關于服務重特大項目(企業)助力高質量發展“八大行動”的實施意見》政策解讀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優化調整穩就業政策措施全力促發展惠民生的通知》(國辦發〔2023〕11號)精神,進一步落實市委市政府“攀高比強、跨越趕超”工作要求,進一步強化 “項目為王、環境是金”工作導向,動員全市人社系統全力推進服務重特大項目(企業),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省、市重大決策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弘揚“四敢”精神,深化落實“四最”營商環境建設要求,聚焦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始終堅持“做的要比說的好,服務要比需求早”的工作理念,以人社領域的“全職能融入”,服務保障重特大項目(企業)開工建設、生產經營的“全生命周期”,助力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二、主要內容
1.“一號專員”領辦服務行動。對于全市范圍內投資超50億元的重特大項目(企業),由市、縣區兩級人社部門主要負責人作為“一號專員”直接掛鉤服務,實行一個項目(企業)、一套專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確保第一時間響應項目(企業)需求,最大限度解決制約項目(企業)發展的痛點、難點問題。強化市縣聯動,進一步深化“百人千企”服務活動,市縣兩級人社部門分管負責人定期帶隊上門,百名人社助企專員深度對接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項需求,有針對性地幫助企業解決包括員工招聘、社會保險、技能培訓、用工指導等方面的具體問題。
2.“紅黃藍”預警保障行動。將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全部納入市企業用工服務保障信息化系統,實時監測管理。對于一次性用工、退工達50人、200人、500人以上的,分別啟動“藍色預警” “黃色預警” “紅色預警”。針對用工預警,由市縣兩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及時安排線上線下專場招聘,必要時安排招工大篷車到鄉鎮、村居、集市招聘,或組織赴埠外勞務基地招聘。對急需成熟型、緊缺型人才的,幫助對接省內外優質人力資源機構進行獵聘。針對退工預警,及時掌握退工原因,迅速開展個性化幫扶,護航企業健康穩定發展。
3.“雁歸留鳳”暖心留淮行動。創新實施“名校優生”計劃、“雁歸”“留鳳”工程,支持畢業5年內的普通高校全日制專科及以上學歷大學生來淮留淮就業創業。有計劃地組織應屆高校畢業生開展“看家鄉變化、話淮安發展”專題活動,未就業青年人才“探營名企”充當“職場體驗官”活動。推進吸納高校畢業生社保補貼、創新人才補貼、高技能人才培養補貼,人才購房補貼、生活補貼、探親交通補貼等補貼發放“一網通辦”,為符合條件的人才提供人才公寓。
4.企業HR融通合作行動。以幫助項目(企業)開展人力資源交流合作、掌握人力資源開發動態為目的,組建淮安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協會企業HR委員會,構建企業HR資源矩陣。每季度組織1次企業HR沙龍活動,圍繞共享用工、技能培訓、薪酬待遇等主題開展探討、尋求合作,解決企業(項目)員工余缺調劑、技能提升培養、招募員工成本高企等問題。每兩年組織1次十佳企業HR評選,通過典型選樹,激發企業HR比學趕超動力。組織企業HR參加省內外重要人力資源活動或赴標桿企業觀摩學習,幫助企業HR提高管理智慧、創新管理實踐。
5.政校企同頻共振行動。持續開展政校企合作對接服務企業用工活動,建立完善由政府搭臺、在淮大中專院校和重點企業直接對接、“訂單式”精準培養企業急需技能人才的“政校企”合作平臺。通過采取“共研招生招工、共商專業設置、共組師資隊伍、共建實習基地”等方式,推動需求、培養、供給“閉環銜接、精準匹配”,實現“入學即入廠,招生即招工”。充分發揮職技院校在技能培訓方面的主陣地作用,有效幫助企業開展新型學徒制等培訓,為企業發展培養源源不斷、技藝精湛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6.市場主體人社賦能行動。破除“四唯”激發人才創新活力,授權符合條件的企業自主開展技能人才評價、職稱評審等工作。支持企業開展各類崗前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轉崗培訓等,切實提高企業職工綜合素質和技能水平。加強富民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宣傳,更新擴大“蘇崗貸”企業名錄庫,分別實現每年投放富民創業貼息貸款、“蘇崗貸”不低于10億元、20億元。精準落實各項惠企政策,推行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等助企紓困政策“免申即享”,實現各類補貼資金“直達快下”。
7.勞動關系“健康體檢”行動。不斷深化拓展“和”護淮商工作品牌內涵,創新開展“調解仲裁服務大篷車—重點企業項目行”活動,從勞動關系建立、運行、解除(終止)三個階段對企業“勞動合同條款是否符合法律規定”“是否依法為勞動者參加社會保險”“調崗調薪是否與勞動者協商”等方面進行30項的“健康體檢”,幫助企業排查勞動關系風險隱患、完善內部勞資糾紛溝通協調機制。著力完善政府、工會、企業勞動關系三方協調機制,著力推行信訪、仲裁、監察“三位一體”綜合維權模式,為企業經營發展構建“安全環境”。
8.人社服務精簡快辦行動。推進人社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壓減辦事所需的證明材料,推進“能減盡減”。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制,探索開通企業項目社保關系自主辦理、轉移接續“綠色通道”,將流程相似、材料相近、結果關聯的事項打包聯辦。深化拓展就業、社保、人才等領域“一件事”集成應用,探索推進“市場主體歇業一件事”“青年服務一件事”等事項。高標準建設“家門口的就業服務站”,規劃布點一批標準化零工市場,更好滿足企業和群眾就近享受人社線下服務的需求。
三、工作要求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淮安市人社局服務重特大項目(企業)領導小組,由市局主要領導同志任組長,其他領導同志任副組長,各縣區人社局和市局各相關處室、直屬各相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堅持領導帶頭、以上率下、真抓實干,真正讓重特大項目(企業)感受到人社服務的力度和溫度。
二是做實服務措施。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要求,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緊密結合年度目標任務和工作職能,建立相應的服務清單。各相關處室、單位應對照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工作任務、細化工作措施,研究形成具體的實施方案,切實把服務職能充分發揮出來、服務優勢充分展現出來,確保活動開展達到預期效果。
三是營造濃厚氛圍。創新宣傳方式,注重總結提煉,廣泛宣傳工作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形成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及時將好的經驗做法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帶動系統上下不斷優化服務流程、拓展服務外延、創新服務方式、提升服務質量。
四是強化督促檢查。壓緊壓實工作責任,切實把加強督查、狠抓落實貫穿于工作全過程和各環節,推動市委市政府和局黨委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持續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對活動開展不到位,問題解決不力、敷衍塞責等情況,及時督辦,做到真督實查、深督嚴查,確保“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