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律科學的運動能給身體帶來很多益處。但不可否認的是:運動也有風險。
運動引起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患者本身就有心血管疾病(可能是隱匿性的);而另一種是超負荷運動導致的心臟缺血。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運動性猝死及其產生的原因。
NO.1 什么是運動性猝死
運動性猝死,簡單說就是與運動有關的猝死。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相關資料,我們將運動性猝死定義為:有或無癥狀的運動員或體育鍛煉者在運動中或運動后24小時內意外死亡。
我國青少年運動性猝死的案例中,男性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女性,約為女性的8.4倍。一份高校猝死案例報告提示,以大學生為例,大一新生猝死案例占比明顯高于其他三個年級,約為53%。所以,男生尤其是剛入學的大一新生,伴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發生意外的可能性增加,這需要家庭和學校積極監測并引導。
從運動項目分類看,誘發猝死的運動八成以上集中在長跑、籃球和足球這3項上;從發生季節和時間規律來看,春天和秋天是青少年運動性猝死事件的高發季節;從發生時間來看,下午是猝死發生率最高的時間段,發生率為47.37%。
NO.2運動性猝死的原因
運動誘發猝死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就是心源性猝死,近七成猝死患者屬于這種情況。心源性猝死的原因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炎和心力衰竭等。患有心血管基礎疾病的體育參與者在從事劇烈運動時,交感神經高度興奮,體內兒茶酚胺分泌明顯增多,心肌需氧量增加,心臟負荷突然加重,在心血管功能原本就有障礙的情況下,容易造成供氧失衡,心肌壞死,最終導致心源性猝死。
腦源性猝死也是運動性猝死的一種類型。腦源性猝死的原因主要包括腦血管畸形、腦動脈瘤、腦動脈硬化。劇烈運動可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血壓升高,造成原本硬化的動脈、腦血管瘤、腦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導致運動者因腦出血、腦水腫而死亡。
此外,中暑等其他原因也會誘發猝死。體溫調節紊亂可導致健康人發生猝死。劇烈運動尤其是在高熱環境下進行劇烈運動,可誘發中暑,甚至導致死亡。濫用藥物也是導致運動性猝死的原因之一,比如濫用可卡因引起冠狀動脈痙攣,導致心肌缺血,從而誘發猝死。
猝死的罪魁禍首是運動嗎?以后就不做運動了?
需要明確的是,運動性猝死的根本原因不是運動,運動僅僅是誘因,多數情況下是因為運動者存在基礎疾病。不能把可能發生的運動性猝死當成不運動的借口。已有研究表明,正常情況下跑步運動者的猝死概率是很小的。
從我國近年的青少年體質監測報告看,青少年的身體素質明顯下降,超重和肥胖者明顯增加,大關節和肌肉活動量越來越少。與此同時,他們的不良生活方式明顯增多,如熬夜、吸煙、喝酒等,這也會成為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重要誘因。再疊加不合理的運動,就可能導致運動性猝死的案例增多
我們怎么預防運動性猝死?自身在運動中需要注意什么?
NO.1 運動前進行心肺能力評估
運動前充分評估心肺能力,了解自己的體能狀態和心肺功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才能避免極端情況的出現。
1、心肺運動試驗即通過對運動中受試者的血壓、心電圈、血氧飽和度、攝氧量等生理參數進行實時連續監測,分析心肺等系統的最大儲備功能,發現靜態儀器檢查未能發現的問題以及某些器官潛在的病變,以此來預測運動風險,并且根據該結果對患者進行相應的危險分層,更好地指導進行恰當的運動。通過給我們的心臟施加運動負荷,可以把安靜狀態下難以發現的隱匿性的心臟問題暴露出來,從而最大程度地避免運動中心血管風險的發生。
2、如果不佩戴監測設備,我們也有可以把控的指標,這類指標主要依賴癥狀、自主疲勞評分和說話試驗。例如:在進行中等強度的體力活動時,說話達到馬上就要斷句的程度。提醒:如果在達到中等強度前,個體出現了胸痛,憋氣等癥狀,則要停止運動,進行醫學篩查。
NO.2 運動中注意身體狀態和補充
1. 運動過程中及時觀察自己的心率,觀察自己的感受,通過自身的反應確定運動量是不是適宜。對于從事高強度、高對抗的運動的人,最好佩戴一塊心率手表,或心率帶,及時監測心率狀態。
2. 運動中特別要注意不要脫水。運動過程中脫水、電解質流失是非常危險的,要及時補足充分的水分和電解質,特別是夏天或出汗特別多的運動。
3. 在運動中出現身體不適、中暑、呼吸困難等情況,要及時停止、降低運動強度。
NO.3 運動后要做好身體的恢復
1. 大量劇烈運動后,不要馬上停下來或坐著。應該給身體一個恢復的時間,讓身體逐漸從激烈的運動狀態放松下來。
2. 運動后不要大口喝水、大量飲用冷飲或沖冷水澡等。這類寒涼的刺激都會影響心臟,甚至誘發運動猝死。
3. 運動后最好做一個冷身運動。人在劇烈運動后的突然停止,相當于“急剎車”,冷身運動能使快速的心跳減緩至安全水平。中高強度運動后的慢跑、快走、舒展放松等,這些運動可以維持促進血液的回流。
如果意外真的發生了我們要如何應對和處理?
第一步,當有人發生心臟驟停,尤其是發生在醫院之外時,有目擊者、旁觀者能第一時間發現其是心臟驟停,并第一時間撥打120急救電話;
第二步,不是等急救車,而是馬上開始心肺復蘇;
第三步,能夠在周邊場所獲得自動體外除顫器(AED);
第四步,急救車能及時趕到;
第五步,救護車將患者拉到醫院進行高級生命支持,進一步的護理和治療。
猝死后4分鐘是搶救的黃金時間。如果發現有人在運動中突然昏倒在地,就應該立即按照標準流程,實施心肺復蘇。
如果這五個環節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能夠早期高效的實施,心臟驟停的存活機會就會變得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