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點擊】
牢牢把握改革開放這個關鍵一招,進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多硬招實招打好組合拳。
【委員觀點】
市政協委員張新明認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淮安新實踐,更好展示“象征意義”,必須堅定不移吃“改革飯”、走“開放路”。當前,淮安發展面臨產業集群競爭力不夠強、新增長點支撐力不夠足、城鄉融合步伐不夠快等矛盾和挑戰,要大膽改革探索,主動抬高標桿、擴大參照系,不以既有認知框定判斷新事物、新情況,而以開放自信、敢闖敢試的心態大膽改革束縛發展的“條條框框”,努力把更多不可能變為可能。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加快東向大海、接入上海,搶抓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機遇,充分發揮淮河生態經濟帶引領城市、大運河文化帶標志城市、江淮生態經濟區核心區的作用,促進淮河生態經濟帶、大運河文化帶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沿海經濟帶等國家、省重大戰略有效對接、高效實施。積極順應構建“雙循環”格局、區域資源融合共享和產業鏈加快重構新趨勢,高水平建設寧淮智能制造產業園等共建園區,努力在更大范圍內集聚和配置優質資源要素,著力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加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