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參加淮安市九屆人大四次會議的代表們帶著飽含履職熱忱和智慧的建議,聚焦經濟發展,奮力跨越趕超,獻計淮安高質量發展,在現代化新征程上更好展示“象征意義”。
工業是立市之本、強市之要。近年來,全市上下對工業主導地位作用的認識更加深刻,抓工業促發展的意識更加強烈、氛圍更加濃厚。邵冰等10名人大代表提出的《關于不斷壯大工業產業實力,助推高質量跨越發展的議案》建議,把企業培育作為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中之重,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協同發展,加快打造一支實力強大、結構合理、梯隊發展的企業隊伍。同時,突出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雙向結合、同向發力,更好助力企業發展、產業壯大。邵冰等人大代表認為,要建立以“畝產效益”為評價導向的資源要素配置機制,把寶貴的資源用在刀刃上,進一步增強產業承載能力、壯大產業綜合實力;引導支持產業鏈重點企業加強分工協作、組建戰略聯盟,積極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提升產業發展耦合力;樹牢大營商環境理念,不斷提高企業家對淮安各方面工作的獲得感和認同感。
淮安堅持工業強市戰略不動搖,加速打造長三角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集聚區,有力推動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孫以東等10名人大代表在《關于聚焦工業產業化發展,精心培育產業集群的議案》中建議,實施項目招引“4833”行動,緊盯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點區域、重點城市,選優配強招商隊伍,高頻次、高質量開展招商推介活動,力爭在50億、百億級項目以及科技型項目招引上取得更大突破。緊盯項目建設“1533”工程,深化項目季度拉練推進機制,堅持清單管理、上下聯動、掛圖作戰,確保在手項目應開盡開、能快則快,不斷提升項目轉化率、投產率、達效率,讓項目迅速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更有效地擴投資、促產出、穩增長、提質效。統籌當前和長遠、立新和改舊,聚焦“7+3”先進制造業集群,更大力度推進強鏈補鏈延鏈,加快產業筑峰、塑造集群地標。
招商引資是經濟工作的“生命線”。人大代表成連明建議,在招商引資工作中積極引導企業向高度要面積、向高度要空間,提高用地產出比。同時用足各項優惠政策,對朝陽產業和“高精尖”產業項目給予扶持,重點培育,吸引更多的科技創新企業落戶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