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新聞資訊 專題專欄 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題 工作動態
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圍內,針對國家鼓勵發展的細分產業領域,通過政府組織引導、各方優勢資源匯聚、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環境,形成的具有區域特色和產業特色、對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顯著支撐和帶動作用的產業集聚區。
近年來,我市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建設作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起步早、抓得實、見效快。截至目前,我市累計創成6家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據統計,2022年,6家基地實現工業總產值608.57億元,基地內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58家,占全市的17%;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95家,占全市的29.1%;擁有有效發明專利164件,占全市的3.02%,特色產業基地已成為推動淮安工業經濟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
龍頭企業“強筋骨”。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特色產業基地建設,把加強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寫入“十四五”規劃。對獲批的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每家獎勵50萬元,激發縣區特色產業基地建設積極性。盱眙縣編制出臺《盱眙縣凹土產業政策指導目錄》,淮安區設立不低于1億元的教學具產業集群專項資金。淮安現代教育體育高端裝備制造特色產業基地的共創人造草坪公司產品占國內市場份額45%、全球市場份額17%,2020年9月成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淮安鹽化工特色產業基地的實聯化工總投資達15億美元,真空制鹽裝置規模為全球最大,有力帶動上下游企業的集聚,成為基地發展的主要增長極。
產業集聚“蓄潛能”。產業集群為發展蓄勢賦能。近年來,我市將智能儀表作為金湖縣制造業重點培育打造的八大重點產業鏈之一,出臺《金湖縣儀器儀表產業鏈發展實施方案》,“一企一策”建立重點企業掛鉤培育工作機制。延伸上下游產業鏈,發展具有特色的現代制造服務業,打造集產、供、銷、研于一體的大企業集團,促進企業由單一提供產品向提供成套化線纜儀表和工程承包發展,逐步實現由生產制造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瞄準儀器儀表產業發展方向,聚焦產業發達地區,組建儀器儀表產業招商小分隊,大力實施駐點招商、以商引商,促進相關企業集聚。不僅如此,我市還發揮國家火炬淮安盱眙凹土特色產業基地凹土資源優勢,不斷探索產業突破的新方向,成立“江蘇省凹土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為全國權威的凹凸棒石制品檢測機構,促進產業和資源進一步集聚。數據顯示,2022年,我市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建設穩步推進,企業已增加至1602家。
創新體系“搭平臺”。打造創新平臺,構建創新體系,是實現我市產業基地跨越式發展的有效支撐。近年來,我市圍繞提高基地創新能力,加大統籌協調力度,深入開展產學研合作,推動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建立健全科技創新服務體系。特色產業基地經過多年的發展建設,展現出極其旺盛的生命力,成為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一道亮麗風景。目前,全市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建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個、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3個,省級產學研聯合重大創新載體6個。
站在新起點上,我市將繼續以推進自主創新為主線,以發展區域優勢產業為宗旨,錨定提高區域產業國際競爭力目標,突出特色化、專業化和集群化,將基地作為發展區域優勢產業和推動傳統產業升級的重要平臺和抓手,力爭把基地建成內部交易成本最低、外部經濟效益最大、上下游互聯、產學研互動的創新型產業集群,使之成為發展區域經濟的優勢產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