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副秘書長 范 彬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這一重要論斷深刻闡釋了農業現代化不僅是現代化的基礎支撐,更關系到現代化的質量成色。淮安是傳統農業大市,農業占比高、農村空間廣、農民數量多的基本面,要求必須深刻領會“推進農業現代化走在前”的精神實質,積極探索“基礎更牢、成色更足”的農業現代化實現路徑,奮力推動淮安向農業強市加速邁進。
一要聚焦“穩糧保供”的政治責任,不斷夯實“推進農業現代化走在前”的發展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嚴守耕地紅線,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切實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糧食安全是事關國本的“國之大者”,也是黨政同責的政治任務。要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以“長牙齒”的手段守牢全市716萬畝耕地紅線,加快推動高標準農田覆蓋率80%以上,大力推進金湖國家級雜交水稻種子基地建設,確保全市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98%以上。要突出政策穩糧,實施機插秧和直播稻差異化補貼政策,優化農業保險財政補貼政策,確保三大糧食作物保險覆蓋率95%以上,不斷提升淮安作為“蘇北糧倉”的貢獻度。
二要聚焦“產業興農”的重要支撐,不斷激發“推進農業現代化走在前”的強大動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積極延伸和拓展農業產業鏈,培育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要立足淮安農產品生態優勢,在促進一產種養擴面提質的基礎上,全力推進“接二連三”,走穩走好產業振興之路。重點圍繞優質稻米、小龍蝦等五大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引進精深加工頭部企業,加快“農產品”向“農商品”轉化,不斷提升加工環節附加值。加大與品牌電商、生鮮賣場等線上線下渠道的深度合作力度,強化“盱眙龍蝦”“淮安大米”等品牌建設,放大農產品銷售的“品牌紅利”。立足淮安“土”“特”“產”的資源稟賦,創造性發展農業研學、農俗體驗等休閑文旅新業態,大力拓展富民增收新渠道。
三要聚焦“和美宜居”的生態環境,不斷彰顯“推進農業現代化走在前”的內在追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優化鎮村布局規劃,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要以鄉村振興“三級先導”工程為引領,加快推進鎮村布局優化、“多規合一”全覆蓋,實施“現代化和美鄉村、特色化康居鄉村、生態化宜居鄉村”三類村莊試點建設,在集成集約發展中不斷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要以鄉村公共空間治理為抓手,全市域推廣“三級先導”區域先期試點經驗,強化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空間全要素治理,通過有效回收、高效利用集體資產資源,進一步美化人居環境、和諧干群關系、促進鄉風文明,著力強化“宜居宜業和美”的軟、硬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