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的社會保障公共服務是減輕企業負擔,提高企業運轉效率的重要環節,也是企業對營商環境認可的“重要一票”。今年以來,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做的要比說得好,服務要比需求早”為營商環境建設理念,堅持“企業感受為第一感受,企業滿意為第一標準”,打造“需求為本、主動為要,多元一體”的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體系,為實現“四最”營商環境貢獻力量。
一是“我提供”變“您需求”。經開區緊緊圍繞企業發展需要,持續轉變服務理念,將以“職責和權限為依據,方便管理,被動式機械提供”的經辦模式逐步轉變為“以辦事體驗為導向,方便參保群眾和企業,主動按需供給”的經辦模式,致力于提供更多個性化的服務舉措。推動“人社服務專員”制,對重特大項目和重點企業增加幫辦、代辦服務,進一步簡化辦理流程,推行企業承諾制,減少辦理申請材料,實現企業與醫保、社保經辦機構不見面辦理社會保障相關業務,指定專人負責對服務的企業進行業務幫代辦,并負責定期聯絡和提醒相關業務辦理。今年以來,已開展“人社服務專員”進企業開展需求調研20余次,提供社會保障類幫代辦業務數量超過50件。
二是“您來問”變“我來講”。社會保障類政策繁多,以往都是企業通過電話或者在政務中心現場咨詢相關政策情況,政策知曉率明顯偏低,針對這一情況,經開區深入落實“政策找人、服務上門”的工作舉措,深入企業一線開展精準社會保險法律法規政策宣傳,推動惠民惠企政策應享盡享。組建政策宣傳黨員先鋒隊,深化新媒體運用,通過官方網站、社交媒體、宣傳冊等多種渠道宣傳社會保障政策,幫助企業便捷的了解和享受相關政策,確保各類保障待遇在企業落實落地。與此同時,先鋒隊組織各部門黨員業務骨干進企業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社會保障政策宣傳,特別是對職工醫保門診共濟、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養老待遇計算、社保卡應用等與企業員工息息相關的政策開展宣傳和培訓,有針對性地點對點發送政策短信,確保企業員工享受社會保障政策改革的利好。今年以來已深入達方電子、恒馳電機等企業開展職工醫保政策進企業活動,詳細講解職工醫保、社保繳費政策、待遇標準、關系轉移接續政策,讓更多企業和群眾了解最新的社會保障知識、用好相關政策,充分保障企業和職工的合法權益。今年以來進企業開展各類社會保障政策宣傳10余次,服務企業職工超1000人次。
三是“柜臺辦”變“多元辦”。為進一步優化經辦服務,經開區在原有面對面辦、電話辦等經辦模式的基礎上,繼續提升醫保經辦服務水平,持續推行社會保障信息化應用,通過手機App、微信公眾號、支付寶等大眾化軟件在線查詢等高頻率使用功能提供全方位經辦服務,企業員工可以隨時隨地享受社會保障服務。與此同時持續優化“基層辦”的體系,全面打造“區直—街辦—村居”三級社保經辦服務網絡體系,今年全面提檔升級48個醫保服務站點,高效提供15項清單服務,完善醫保服務設施設備,區內企業職工可就近享受醫療費用零星報銷、異地就醫備案等多項服務,體驗與城區醫保中心一樣的便利服務,打通醫療保障公共服務“最后一公里”。持續加強“社銀合作”力度,充分利用好銀行網點多、設備全、輻射廣等優勢,推動社保卡申領、社會保險登記等40項高中頻業務社銀協辦,目前已與工商銀行、農商銀行、江蘇銀行等多家銀行建立合作關系,已經建成服務網點27個,進一步方便企業職工。落實“一網辦”的便捷,大力推廣“網上辦”“掌上辦”“電話辦”等服務舉措,努力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讓群眾切身感受到社保服務的溫度。依托“人社一體化信息平臺”,梳理近40項人社服務事項流程,超過80%的人社事項可通過政務服務網、自助一體機等網辦、自助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