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淮安市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下稱《行動計劃》)出臺,進一步部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作,著力新打造一批專注細分領域、創新能力強、質量效益優、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管理體系完善的專精特新企業,讓“小塊頭”釋放大能量。
截至2022年底,我市共培育市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321戶,其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95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212戶。
突出企業主體 強化政策引導
《行動計劃》結合淮安實際,聚焦重點領域,包括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三部分,涵蓋8大工程和4項保障措施。
據悉,《行動計劃》要求堅持企業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以市場為導向,積極發展和培育一批專注細分市場、聚焦主業、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專精特新企業,建立梯隊培育體系,助力企業持續發展、品牌提升、創新升級。到2025年,力爭全市創成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4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6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60戶、創新型中小企業800戶以上。
《行動計劃》堅持專業化、精益化、特色化、創新型發展方向,大力實施梯度培育、創新驅動、強鏈補鏈、品質提升、專利培育、數字發展、融資助力、服務提級“八大工程”,加快推動面廣量大的中小企業實現“專精特新”發展,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對標國內乃至世界一流提升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專精特新企業扶持培育離不開財政金融的支持。去年2月我市出臺《關于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分別從規模企業培育工程、高科技企業培育工程等方面給予企業不同的獎勵扶持,財政投入資金創歷史新高,鼓勵企業投資上規模、助力企業能級上臺階。各縣區制定不同的獎勵扶持標準,撬動更多金融、社會資本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創新能力提升 強鏈補鏈凸顯
《行動計劃》以推動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提升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為目標。到2025年,“專精特新”理念成為全市中小企業發展的廣泛共識和行動先導;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成長為創新發展動力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協同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服務體系更加完善,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成為全市重點先進制造業集群和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
創新不斷加強。2025年,力爭全市專精特新企業研發投入超4%,戶均發明專利2件,實現省級以上研發機構全覆蓋。智造不斷推進。2025年,力爭全市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實現全覆蓋,關鍵工序數控化率超50%、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超60%、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80%。累計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建設智能車間40個、智能制造示范工廠6戶,重點培育星級上云企業200戶左右。地位不斷提升。2025年,力爭全市主營業務收入占規上中小工業企業比重超50%,重點產業鏈配套實現全覆蓋,力爭創成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2個。服務不斷強化。2025年,力爭建成資源集聚、功能多樣、服務規范的網絡化、專業化公共服務體系,爭創一批省級以上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和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