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高中教育質量與省內地市間還存在一定差距,縣域高中的質量評價體系,不利于反映各高中學校真實的辦學水平和調動縣域高中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昨日,市人大代表,金湖縣教師發展中心科研處、高中研訓處主任盧軍說,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促進城鄉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讓他對我市教育發展充滿信心和期待,這次他帶來《關于優化招生、改善質量評價體系、振興縣域高中的建議》。
盧軍表示,目前,我市高中教育質量考評偏重升學達線的絕對數,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考錄取分數線。“這種唯結果導向的質量考評,不利于科學、公正、全面評價縣域高中的辦學成績。”盧軍建議,基于不同高中生源質量的差異,可以比起點、看進步,注重高中三年學業成績提升和學生綜合素養形成,全面客觀評價縣域高中教育教學質量。盧軍認為,對淮安而言,可以將中考前6000名的保優率、前14000名的遞進率,作為各高中學校高質量發展考核的學業核心指標,讓每一所學校聚焦公平起點上的內涵發展,真正讓縣域高中得到良性均衡發展。
“如果把中考前6000名的保優率、前14000名的遞進率納入市教育評價考核體系,可以讓縣域高中放下包袱、因材施教、貼船下篙,客觀確定學生的發展方向。”盧軍說,比如開齊開足國家規定課程,不僅可以規范學校辦學行為,還能提高學生核心素養和綜合素質,讓學生獲得更公平、更多元、更科學的發展評價。此外,這樣的考核體系有利于小學、初中全面落實國家“雙減”政策,減輕家長、師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