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新聞資訊 專題專欄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題 生態河道
農村生態河道是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的重要抓手,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淮陰區按照“功能達標、水流暢通、水清岸潔、生態良好、管護到位”的標準,突出“建設”“管理”“養護”并重,全面推動農村生態河道建設。
一是加大工程建設,提升河道標準。淮陰區堅持把工程項目作為農村生態河道建設的基礎,積極統籌資金調度,強化工程治理,保障河道防洪、排澇、灌溉、引水等基本功能,到2021年底,全區累計建成生態河道建設40條長287.19公里,全區農村生態河道覆蓋率達26.7%。2022年開始,淮陰區進一步加大農村生態河道建設力度,投資503萬元專門用于2022年度農村生態河道建設,疏浚土方22.48萬方,整治岸坡69.29公里,植樹5034株,綠化21.43萬平方。同時,淮陰區統籌利用淮漣灌區現代化改造資金23500萬元、國有投資平臺建設資金1774萬元、農業總公司投資建設資金3600萬元,完成淮漣總干渠整治護砌27.53公里、太平河疏浚18.96公里、淮漣總干渠種植綠化22041株。年度共計建設淮漣總干渠、太平河、干西三中溝、朱莊中溝、竹絡壩一干渠、夏家湖總干渠、吳城躍進河等10條長88.77公里的農村生態河道,全區農村生態河道覆蓋率大幅提升。
二是壓實各方責任,規范河道管理。針對農村生態河道建設易、管理難的問題,淮陰區及時明確屬地政府對鎮級河道管理的責任主體,定期考核通報。全區13個鎮(街道)對境內所有已建與計劃建設的農村生態河道全面落實管護人員、經費、責任,嚴格加強河道堤坡種植管理,確保無亂占亂墾亂種等問題,加強河道疏浚清淤工作,嚴厲查處向河道亂排亂放等污染水環境的違法行為,并加強泵站、溝渠配套建筑物管理。水利部門3個灌區管理所負責區級河道保潔工作,并對轄區內大溝級河道、干渠進行執法管理,依法查處違法行為;水利服務站配合屬地政府開展河道巡查管理 工作。為保障工作質效,水利部門定期召開農村生態工作推進會,總結全區3個灌區管理所及13個鎮(街道)水利服務站對所轄農村生態河道管理情況,局領導現場點評,確保水利部門履職盡責。同時,充分發揮河湖長制工作牽頭部門作用,定期組織對各鎮(街道)的農村生態管護情況進行督查,評選出“紅榜”河道15條、“黑榜”河道8條,有效推動違章耕種等問題及時整改,提升農村生態河道管理質效。
三是引入社會力量,專責河道養護。農村生態河道建成后,水利部門既要負責日常的河道巡查管理執法工作,防止違法建設、違章耕種等行為;又要對破損的河堤等工程設施進行維修養護,保持河道灌溉、排澇等功能;尤其是清理水葫蘆、水花生、水浮萍等水生植物以及水面垃圾、漂浮物缺少必要的器械工具,工作效率不高,基層河道管理單位常常捉襟見肘、力不從心。為節約資金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淮陰區通過深度調研,積極總結借鑒區級河道通過招標實行專業管護的成功經驗,對已建成的31條鎮級農村生態河道采取整體打包、公開招標的方式引入第三方社會化力量,專門負責日常養護工作。12月1日,江蘇潤倫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在5家投標單位中脫穎而出,成功中標,全面負責已建成鎮級農村生態河道養護工作,及時發現清理河道內水花生、水葫蘆、高桿阻水作物,配合水管單位制止和清理河道管理范圍內的違章耕種問題,并做好綠化養護管理工作,保持水面清潔、岸坡整潔、綠化養護完好;及時發現雨淋溝或沖溝并予以回填,保證岸坡穩定,防止土流失。為確保養護效果,水利部門專門制定了考核細則,將定期督查考核,考核結果與工程養護費用支付掛鉤。
前不久,淮陰區成功入選全國2023-2024年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標志著全區農村生態河道建設將駛入“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