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新聞資訊 專題專欄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題 污水治理
鄉村振興難在污水治理。要改變原有的生產生活方式,絕非一朝一夕之功!為此,淮陰區委區政府迎難而上,扭住頑癥,發力攻堅,初戰告捷!2019年,《中國環境報》、《江蘇公共頻道》等上級媒體宣傳報道了淮陰區村莊污水治理先進經驗。2020年全省村莊污水推進會在淮陰區召開,省政府領導對淮陰區村莊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維管理工作給與充分肯定。2021年,全市水污染防治“首季爭優”總結暨汛期水質保障工作推進會在淮陰區召開。今年淮陰區成為淮安市唯一一家“全省十個村莊污水社會化治理示范縣區”。告別了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令人心痛的過去,取而代之的是碧水繞村落,蝦歡魚更肥生動現實,美麗新農村建設的藍圖正在徐徐呈現。
持續發力,久久為功,污水治理百姓贊
近年來,面對資金配套不足等問題,淮陰區因地制宜,采用經濟實用的小型污水處理設施,對小片區內農戶排放的廚房、廁所等各類生活污水進行接管處置,生活污水的收集處置率大幅提升。淮陰區13個鎮(街道)涉農行政村248個,2276個自然村,農戶17.4萬戶。目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已覆蓋13個鎮(街道)中的189個行政村,1265個自然村,農戶8.9萬戶,行政村覆蓋率達到76.2%,自然村覆蓋率達40.28%、農戶覆蓋率達41.6%。
科技支撐,高效監控,網云技術顯神威
淮陰區現建有微動力污水處理設施117座,全部巡檢一遍,按照基層現有的監管人手就要用上10天左右的時間。加上農村污水管道內雜物多,易對污水處理設備造成損壞。農民的生活習慣以及環保意識的欠缺,各種液體廢物都會傾倒在下水道內,對污水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也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為有效杜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曬太陽”,解決過去維護成本高,監管人手不足等難題,淮陰區2015年就率先運用物聯網技術,通過手機等平臺,可以對設備進行檢查和操控,實現了微動力污水處理設施長效穩定運行。
一旦設備出現故障,系統報警后,駐點的運維人員就能夠迅速趕赴現場處置。如果24 小時內問題沒有得到處置,運維方將被處罰。如今只要一個人通過手機隨時翻閱各項記錄及查看各點運轉情況,就能夠監管整個區的設備。
在淮陰生態環境局的微動力污水處理設施監控大屏上,區內已投運的設備運行狀態一目了然,操作人員足不出戶就可以對設備進行遠程操控。據了解,每個設施通過綁定單個或多個攝像頭,實時回傳現場攝像并上傳存儲于阿里云數據庫,管理人員可隨時隨地調取30天以內的視頻錄像。
銳意創新,破難革弊,闖出一片新天地
村莊生活污水治理是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的重點任務,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淮陰區著力在資金籌措、規劃布局、科學監管上開動腦筋,創新求變,探索出一條成本低廉、方便快捷、高效運轉,百姓歡迎的農村污水處理運營的新路子。
持續加大投入。堅持多元化投入,采取向上爭取一點,地方財政投入一點,社會資金吸納一點等辦法,共投入各類環保資金近2億元。
嚴格采購程序。淮陰區從項目設施采購前就開始科學謀劃、系統研究,通過項目“設計—建設—維護”程序一體化方式,并實行“一包三年”,有效解決項目建管前后過程中的推諉扯皮等各類問題,以程序創新實現項目建設高質量、管理高水平、運行高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