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標識形象系統導入工作。近期,市審計局在對市大運河辦實施專項審計中,重點關注了標識形象識別導入系統二期項目的財務決算管理、移交使用及維護提升等方面情況,助推我市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概念影響力持續增強。
關注項目財務決算管理。通過審查竣工驗收證明、竣工決算審核報告等資料,掌握項目竣工決算編制、審核及批復情況,重點關注項目是否及時履行竣工驗收程序,是否在規定期限內完成竣工決算編制工作,是否嚴格按照《淮安市市級政府投資項目竣工財務決算審核批復操作規程》規定流程完成財務決算審核批復工作。通過開展研究型審計,針對項目財務決算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審計建議,助力提高專項資金使用績效。
關注項目移交使用。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標識形象識別系統主要分布在“五區(縣)一集團”的管理區域或責任范圍內,包括記名、解說、精神堡壘等各類標識95個。通過查閱項目安裝驗收清單和各區(縣)移交責任狀,核查是否按規劃設計完成建設任務,是否及時將各管理區域或責任范圍內的標識移交給相關區(縣)。通過對清江浦區、洪澤區、盱眙縣等標識管理區域開展實地調研,審查標識的外觀、色彩、內容、安全等內容是否符合規劃設計要求,各類標識是否發揮特定功能作用。
關注項目維護提升。審查各地是否形成維護工作機制,組織專職人員及時、全面了解標識系統的使用狀況,是否每季度向市大運河辦定期反饋系統維護信息,切實做好定期巡查、察看現狀、維護修復等維護工作。審查維護提升經費管理是否合規,重點關注大運河辦是否及時將專項補助資金撥付到位,各區(縣)在使用專項經費時是否嚴格遵循“質保期內發生的標識損壞由制作廠家免費修復,因自然災害、交通事故、內容提升等造成的標識損壞從維護經費中列支”的付費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