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市樹牢“項目為王、環境是金”工作導向,堅持“工業強市”戰略不動搖,以打造“3+N”制造業發展新體系為抓手,全面推動產業集聚提速提質、項目攻堅加速突破,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持續增強。據統計,前三季度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規上工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8.3%、30.5%,增幅排名全省前列。
加強頂層設計,優化產業布局。今年以來,我市優化升級產業體系,結合產業基礎、資源稟賦、產業發展趨勢和重大項目建設情況,以規模化、集群化、高端化、綠色化為引領,明確提出重點打造“3+N”產業體系,舉全市之力全方位打造綠色食品、新一代信息技術、新型裝備制造、新材料四大主導產業,支持各縣區立足自身實際重點發展紡織服裝、生物技術及新醫藥、綠色建材、木材加工及家具、造紙印刷及文體用品等特色產業,“工業強市”戰略不斷鞏固、持續深化。同時,高質量編制《淮安市“十四五”工業經濟發展規劃》,精心制定主導產業行動方案,建立主導產業培育“六個一”機制,構建“六個一”產業發展生態,即每個產業成立一個領導小組、組建一個工作專班、聘請一批專家智庫、搭建一個投資平臺、培育一批服務機構、落實一套專屬政策,加快構建以四大千億級主導產業為主體的現代產業體系,聚力打造集成電路、應用電子、高端裝備制造等10個重點制造業集群,通過推動工業總量擴張、結構優化、效益提升、融合賦能、綠色集約,全方位提升主導產業發展能級。前三季度,四大工業主導產業實現應稅開票銷售1683.7億元,同比增長8.1%,高于規上工業平均增速2.54個百分點,開票占規上工業比重達75.7%,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
強化項目攻堅,加速產業集聚。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頭堅持大抓項目、抓大項目,建立健全項目分析研判、要素保障、“五證聯發”、季度拉練、百日攻堅等多項工作機制,激勵引導各級干部以導向為方向,一大批優質重特大項目紛紛來淮布局,推動項目招引和工業投資再提速、再突破。去年,中天鋼鐵、臺華新材料成功落地,實現我市百億級、200億級制造業項目招引歷史性突破,招商引資“整體起勢”,在此基礎上,今年重特大項目招引“突破成勢”加速推進。前三季度,全市新簽約億元以上工業項目498個,協議引資額2693.55億元,其中四大千億級主導產業項目298個,占比超6成。全市新開工、新竣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分別為223個、137個,同比分別增加86個、36個。深入實施百億企業培育和“千企技改”行動,引導廣大企業加大技改投入力度,積蓄發展潛能。大力推進節能降碳技改項目,今年已梳理挖掘44萬噸節能量,為重特大項目落地提供用能保障。
實施“六項工程”,企業培育成效明顯。堅持“抓大、扶小、培優”統籌發力,出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圍繞實施綠色制造、“智改數轉”和規模企業、上市企業、高科技企業、創新平臺載體培育等“六項工程”,推出一系列涉企扶持激勵政策,實施優質企業分類建庫、滾動管理。創新財政集成獎補模式和免申即補方式,打破部門壁壘,整合設立2.43億元工業強市發展專項引導資金,將獎補扶持政策資源更加精準聚焦到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上。出臺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制定推進方案、組建工作專班,舉辦宣貫培訓活動,為800家企業免費開展輔導診斷,滾動實施“智改數轉”技改項目500個,啟動市級首批“智改數轉”標桿企業評選認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