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努力走好綠色發展、生態富民的鄉村振興之路。”市人大代表、淮安三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益紅表示,她將在公司投資建設的臺灣柿子園近500畝的土地上發光發熱,為鄉村振興獻智獻力。
2021年,陳益紅收獲頗豐,獲評淮陰區“淮鄉人才”;在淮安市人大代表“千百萬扶貧濟困大行動”總結表彰大會上,被授予“突出貢獻獎”。臺灣柿子園被評為省級巾幗示范基地。“我做的很有限,希望更多的人加入鄉村建設,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陳益紅說。
多年和農業、農村、農民打交道,讓陳益紅對鄉村振興有更深刻的了解。她認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鄉村振興就要產業興、人才聚。基于此,她帶來兩個建議。
一方面,陳益紅認為,只有提高農民收入,全面小康才更有質量。為此,要充分挖掘土地資源,引進高效特色農作物,做強第一產業;要延伸農產品產業鏈,扶持加工企業,培育第二產業;要發展休閑農業,全面盤活鄉村優質旅游資源,發展第三產業。三產融合發展,讓資金、技術更充分地流入農村,同時,政府部門應加大對農村的政策扶持力度,進一步縮小城鄉生產生活差距。
另一方面,她覺得,只有服務鄉村的人才更專業,鄉村發展才更有質效。陳益紅認為,我市要積極致力于提高農業管理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加強農業專業人才的引進,注重開展農業知識技能培訓,引導基層人員走入田間、了解農民,培養一批愛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村工作者,在服務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作用。
2月19日上午,記者來到臺灣柿子園。柿子園位于淮陰區馬頭鎮玉壩村,天氣雖寒冷,但園內勞作的身影隨處可見。
驅車行駛在園區東西走向的主干道上,映入眼簾的是幾棟洋氣的小樓房和林立的蔬菜大棚,記者了解到,園區建有臺灣柿子樹、時令果蔬采摘、休閑垂釣、設施園藝、親子農耕體驗等基地,陳益紅將這里打造成集科研、種植、養殖、農業信息化生產、旅游觀光、住宿于一體的休閑度假區。
幽靜的小河和綠色的田野,是雞、鴨、鵝的棲息地。這些散養的雞、鴨、鵝,是市民爭相購買的好味道。
陳益紅正在和工作人員一起解決水電問題。經營臺灣柿子園12年,陳益紅和土地、村民結下了深深的情誼,為鄉村建設奉獻了熱血和汗水。20余名當地村民在柿子園工作,公司每年共支付村民工資50萬元以上。陳益紅連續多年走訪、慰問中低收入農戶,為玉壩村無償提供技術、種苗、肥料等,幫助這個經濟薄弱村每年實現村集體增收10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