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1年9月初,淮安市現有60周歲以上戶籍老年人115.7萬名,占全市戶籍人口比例20.82%,已步入老齡時代,“社區養老”已成為多元養老服務體系中重要一環。今年,市民政局通過“社區+養老”有效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推動社區服務業發展。
一是強化養老陣地建設,推動社區服務平臺打造。以市第五批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為契機,由民政、住建、財政等6部門聯合出臺了《淮安市新建住宅區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用房規劃、建設、驗收和交付管理實施辦法》,在全省率先探路新建住宅區配建養老服務用房“四同步”(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改革,有效破解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項目建設空間不足難題。截至目前,市民政局參與審核新建住宅區規劃方案121個,規劃養老服務用房惠及6萬余戶家庭,規劃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用房面積約1.4萬平方米,社會力量運營率達80%。
二是強化服務主體培育,推動社區服務供給發展。鼓勵養老機構、為老服務企業、社會組織、志愿者、家庭、個人等多元社會力量參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加大對本土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的培育,古清口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楓林晚三塘社區養老綜合體、長東街道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等14家本土具有全托、日托、上門服務等綜合功能的社區養老機構均建成運營,同時還引入九如城、禾康、銀杏樹、新華網、安康通、樂億等10多家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發展,不斷提升該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的專業化、規范化、品牌化能力。2020年以來,全市新增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75個,其中2021年新增30個,80%以上交由社會力量運營。著力構建“社會化+專業化”人才隊伍培養機制,建立“志愿+專業服務”養老人才供給模式,實施養老護理人才三年培訓計劃,將養老護理員、家庭照護者、專兼職老年社會工作者、志愿者和養老機構負責人等納入政府免費培訓范圍。2020年,獲批省級養老護理員實訓基地3個、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鑒定中心1個,分級分類培訓養老護理員2300余人。
三是強化智慧養老延伸,推動社區服務需求提升。圍繞“一鍵化、一體化、綜合化”目標,借助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建立以“淮安市虛擬養老院”信息平臺為中心,以7個縣區“智慧養老服務平臺”為支點的全市智慧養老“一張網”,整合家政預約、醫療保健、商品代購、信息提示、緊急救助等線上線下資源,積極推廣智慧養老服務和產品,同步建立老年人、家庭成員、街道、社區、養老機構和各類服務組織的整體聯動機制,實現政府、市場、居民的信息互聯互通互享,推動“互聯網+”養老服務模式全面提檔升級,為老年人提供多方位、個性化、全覆蓋的優質服務。目前,共有禾康智慧養老、安康通、九如城、新華網等一批知名“互聯網+”養老服務企業入駐淮安,吸引加盟服務商為老年人提供各類服務,形成全市“一刻鐘居家養老服務圈”。加強醫養融合,推動居家和社區醫療簽約服務。建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與基層醫療衛生中心簽約合作機制,1568個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簽約衛生服務率100%、就診綠色通道搭建率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