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來巨蟹脂如玉,愿向君王乞此湖。”白馬湖是淮安的“母親湖”,是淮安重要的湖泊水體資源。白馬湖給岔河人民饋贈了豐富的資源,讓人們過上了富足的生活。對于這份上天的厚愛、自然的饋贈,岔河人倍加珍惜、悉心呵護。岔河鎮黨委政府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善作善成,久久為功,讓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態之美從理想照進現實,讓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浸潤美麗家園。岔河鎮圍繞稻米產業振興、重點中心鎮建設、旅游興鎮,邁出了鄉村振興新步伐。
稻米飄香
綠是岔河鎮最耀眼的底色,一片片碧綠的稻田,向遠處延伸,長勢喜人。幾架植保無人機在空中飛翔,“這是在飛防,利用無人機進行田間管理,對病蟲害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防治。”技術員介紹。作為傳統農業大鎮,岔河鎮現有8667公頃省級優質綠色稻米基地,“岔河大米”創成國家地理標志,岔河“品稻小鎮”入選省農業特色小鎮,岔河大米獲得“江蘇好大米”金獎,在首屆“江蘇最好吃的大米”評選中獲得特等獎。
雖然還未到收獲期,但稻米產業園內的淮安豐盈現代農業有限公司車間里,機器轟鳴,清理篩、碾米機、拋光機都在作業,一輛輛貨車在庫房外等待裝車。作為岔河鎮稻米加工龍頭企業,該公司2020年新上年加工100000噸大米和50000噸糧食倉儲烘干一體化項目,成功延伸了岔河鎮綠色稻米產業鏈。
近年來,岔河鎮緊緊圍繞“岔河大米”特色農產品大做文章、巧做文章,發揮現代農業“接二連三”的作用,積極拓展稻米上下游產業鏈和橫向產業鏈。目前,稻谷、大米均實現了由“初加工”到“深加工”的轉變。未來,岔河鎮將著眼園區提質,加快以大米為原材料的食品加工企業落戶,不斷延伸產業鏈,提高大米附加值。
隨著稻米產業鏈不斷延伸,岔河鎮稻米價值不斷攀升。但岔河鎮的探索沒有止步,而是繼續以稻米產業為核心,大力推廣稻鴨共作、稻蝦共生等,全力開發各種農旅融合項目,農耕體驗、水田田徑、捉魚抓鴨、稻米展銷……以旅游觀光、休閑娛樂帶動稻米產業延伸發展的模式,逐漸成為推動岔河稻米全產業鏈融合發展、實現富民強鎮的強大動力。
古鎮新貌
午后2時許,進入岔河鎮,走過明清時代的石橋,漫步在岔河老街,青磚、黑瓦、石板路、古建筑,簡樸典雅,到處流淌著古老韻律。紅旗旅社、二葷館……年代感伴隨著商號撲面而來。“這是以前公社會堂舊址。”附近居民王建清介紹。
會堂大門敞開著,內部修繕一新,寬敞的舞臺中央懸掛著一塊巨大的幕布,正在放映革命題材影片。觀眾席布置了八仙桌、長板凳,二三十名村民正聚精會神地觀看。“每天上午9點和下午2點準時開門。”王建清說,這里已成為大家娛樂、休閑和游客觀光的好去處,除了每日播放電視節目外,每年還公益放映200場電影,舉辦啤酒節、音樂節、狂歡節等節慶活動。
岔河古名“柘塘”,岔河老街又稱“柘塘故里”,2020年入選第一批江蘇省傳統村落名錄。潯河古道穿街而過,十里長河蜿蜒流淌。因地處重要漕運節點,歷史上這里商賈云集、商鋪林立、人才輩出,經濟與文化繁榮興盛。近代,岔河更有“小南京”的美稱。
岔河老街歷史悠久,更蘊含紅色基因。1940年8月,新四軍在岔河鎮開辟淮寶抗日根據地,先后成立淮寶縣委、建立淮寶抗日民主政權淮淮寶泗聯防辦事處(1941年10月改稱“淮寶縣政府”)。
每逢節假日,岔河老街上岔河大米、岔河粉皮、岔河掛面、岔河長魚面、乾寧竹編等岔河鎮特色農產品令人目不暇接,相關的非遺項目展輪番上演;淮寶歷史文化研究會揭牌成立,淮寶縣政府舊址、人民公社舊址修復工程全面竣工,市考古研究所岔河工作站正式入駐……岔河已經成為著名的紅色教育基地。獨具特色的稻米文化、農耕文化、民俗文化和歷史文化正推動岔河全域旅游格局的形成。
村民歡歌
距白馬湖“向日葵的故事”景區約1000米、緊靠247省道,坐落著一棟棟具有江淮水鄉風格的兩層小樓,這里是岔河鎮陳向村沈渡村農民集中居住區花海康居小區。在城區經營裝潢公司的沈渡村村民談其廣,拿了一套155平方米的雙層住宅樓,除自家居住外,還開了一家裝飾公司,專門面向入住小區的村民。
“房屋布局合理,質量很好!”談其廣對小區房屋評價甚高。現在村民生活富裕,對裝修的要求也高,“接了七八單,硬裝都在十幾萬元”。
談其廣說,因為靠近景區,找他裝修的很多村民,除了要求滿足自己居住外,還要求能開設農家樂。“借著農房改善,我拿了一套近160平方米的房子,開了一個農家樂。生意蠻好的,旺季月收入有1萬元。”村民張德權說。
為助力農民增收,該村將土地統一流轉發包,引入稻蝦共作、采摘園、溫室大棚、垂釣體驗等農旅項目。土地流轉后村民陳向村成立勞務公司,組織200多名中老年富余勞力到景區從事養護、保潔、采摘等工作,人均年增收2萬元。
圍繞群眾“住得好、收入高、有保障”這一根本目標,岔河鎮大力推進基層黨建、農房改善、農旅融合、“六穩”“六保”等政策措施的落實,做優產業布局、服務配套,挖掘文化內涵、留住鄉愁,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特色田園鄉村,努力將岔河打造成宜居宜商宜游的現代化特色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