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市民生十件實事掃描

    時間:2021-01-15    來源:淮安日報       字號:[ ]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2020年1月,市八屆人大四次會議討論通過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市政府2020年更新改造城鄉居民生活服務設施、持續提檔升級農村公路、治理提升濕地生態系統等民生十件實事。一年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市始終堅持民生優先,持續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周密部署、精準發力,系統推進各項民生實事落實,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交出了一份溫暖人心的幸福答卷。

    更新改造城鄉居民生活服務設施

    干凈整潔的小區環境、簡單實用的健身步道、停放整齊的車輛,還有增設的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點、集中晾曬區……淮安經開區邱圩花園通過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這項民生工程,實現由“臟亂差”到“美凈齊”的華麗變身。

    2020年,我市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壓實部門責任,強化統籌協作,發動居民參與,項目化推進、責任化落實、清單化銷號,積極向上爭取各類財政補助資金,落實長效管理措施,強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同時,在改造事項審批上簡化流程,爭取發行老舊小區改造專項債券,利用社會資金參與老舊小區改造,在改造中通過充分挖掘歷史文化特色等創新舉措,實現“老小區呈現新面貌、老居民過上新生活”目標。全年共投入1.92億元完成70個老舊小區改造目標任務,總建筑面積375萬平方米,惠及2.9萬戶。我市還結合文明城市創建,實施農貿市場周邊500米范圍內278個老舊小區“新亮工程”整治。完成《淮安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指導意見(草案)》起草工作,正在公開征求社會意見,并開展既有住宅加裝電梯試點,正在加裝施工49部,其中安裝試運行16部。

    城區農貿市場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2020年,我市累計投入資金近2400萬元,將49個待整治提升的農貿市場按照基礎條件、軟硬件設施等分成三個檔次,制定出臺實施方案、任務清單,堅持軟硬兼施,強化督查跟進,全面改善農貿市場環境秩序、提高服務質量,使49個城區農貿市場面貌煥然一新,市場管理難點問題得到解決,文明經營氛圍逐步形成。

    全力推進“廁所革命”

    自開展“廁所革命”以來,我市大力推進公廁新建改造升級與規范化管理,將智能、環保、綠色等理念融入公廁建設及管理中,讓公廁越來越富有“內涵”,成為城市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2020年,在城市廁所建設方面,我市按照“布局合理、功能達標”要求,不低于二類公廁標準,新建公廁15座、改造11座。加強智能化建設,提高公廁品質,為衛生服務提供技術支持,新增3座智能化公廁,目前全市共有8座智能化公廁。將新型建筑材料應用到公廁建設中,采用裝配式安裝,大大縮短建設工期,同時便于拆卸、循環使用。根據環保要求,新建5座裝配式公廁,市區裝配式公廁共有10座。

    農村戶廁改造是落實中央、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重要內容。我市以“因地制宜、分類推進、惠民實用”為原則,以“全域化、品質化”為目標,向群眾廣泛宣傳改廁的好處和技術要求等;將農村戶廁改造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鎮創建、基層衛生鎮(村)創建、健康鎮(村)創建、文明城市創建和美麗鄉鎮、美麗村莊、最美庭院建設高度融合,嚴格對照戶廁改造建設標準,充分尊重群眾意愿,高位推進這項惠民工程。全市現已改造農村戶廁937644座,其中2020年改造57220座。

    此外,2020年我市還建設80座旅游廁所,將文明文化景觀建設融入旅游廁所改造建設中,切實加強日常管理、定期維護和檢修,不斷完善旅游廁所管理系統,進一步推進第三衛生間、無障礙廁所建設,全面提升全域旅游品質。

    持續提檔升級農村公路

    “以前村里路窄且坑坑洼洼,現在鋪上了柏油路,鎮村公交車直通到村,透水地坪一直修到家門口,雨天再不用擔心地上會積水。”看著村里一條條筆直的農路通向四面八方,58歲的淮安區石塘鎮張興村村民房開祥感慨道。

    2020年,我市把農村公路提檔升級作為服務鄉村振興、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載體,列入為民辦十件實事項目。全年投資5.7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307公里、橋梁95座,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建成7條共152公里的“美麗農村路”,“善道盱眙”之盱汊線入選2020年江蘇“最美農路”十大自駕游線路,金湖、洪澤、淮陰、漣水、盱眙各有一條農路納入2020年“江蘇最美小康路”專題評選。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市堅持高位推進、高效投入、高頻督導,主動策應農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工作,實施完成15個配套道路建設項目,累計里程23.031公里,涉及6個縣區;完成我市三大扶貧開發片區道路51.522公里、橋梁21座的建設任務。在7個縣區全部完成省級“四好農村路”創建任務的同時,推進“農路+特色產業”“農路+全域旅游”“農路+生態”“農路+文化”等發展模式,有效帶動特色種養業、鄉鎮工業、鄉村旅游等產業發展。在開展農村公路“一縣一品牌、一區一特色”創建活動的基礎上,依托淮安獨有的自然資源、生態稟賦、歷史文化,深入挖掘地方資源和特色,融入江淮文化、運河文化、鄉韻文化、黨建文化等元素,打造特色農路品牌。

    治理提升濕地生態系統

    清安河曾是附近居民一提就搖頭的黑臭河,自從列入黑臭水體整治工程以來,通過岸坡修復、暗涵打開、綠化種植等舉措,河道實現華麗蛻變,兩岸綠樹成蔭、道路貫通、環境優美。

    2020年,我市將治理提升濕地生態系統作為為民辦十件實事加以推進,完成白馬湖南閘水源地取水口周邊整治工程。對36條已完成黑臭水體整治的城市河道進行岸坡保護、生態修復,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嚴格遵循“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態修復、長效管理”方針,加強典型引領,實施暢源活水工程,開展源頭、過程、末端和河底、水面、河岸全方位、立體式治理,大力促進河湖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同時,將黑臭水體治理與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河道排澇能力提升等相結合,統籌推進“清水活水”“不淹不澇”城市建設。我市還制定《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方案》,嚴格實行河長制,狠抓部門職能落實,組織開展整治方案編制、調查摸底、督查推進等工作,全面完成27條農村黑臭水體整治任務。

    我市還大力推進小微濕地建設,編制《淮安市濕地保護規劃(2021年-2035年)》(征求意見稿),形成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預案,穩步推進洪澤湖濕地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建設工作。全年共建24個小微濕地,其中景觀營造主導型小微濕地14個、生態恢復主導型小微濕地7個、水質凈化主導型小微濕地3個,總面積達111.22公頃。

    擴大基礎教育優質資源

    2020年,淮陰區將開源瓏城售樓處改造成淮陰區機關幼兒園,總投資約3000萬元,設計規模為8軌24個班,可滿足700名幼兒入學需求。截至2020年12月中旬,一期改建項目基本完成,二期擴建項目正在緊張籌劃中。看著新建的校舍,周邊居民翹首以盼。

    擴大基礎教育優質資源是我市2020年為民辦十件實事之一。為實現讓更多孩子進入優質學校讀書的目標,在推進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市修編實施《淮安市城區中小學幼兒園布局規劃(2017年-2030年)》,建立教育資源需求監測和定期預警機制,科學規劃中小學、幼兒園布局,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協調發展。召開全市學校規劃實施和學校基本建設年度工作會議,明確年度建設任務,按月對各縣區項目進展情況進行調度,指導和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堅持嚴格履行基本建設程序、執行公開招投標制度,加強對學校基建管理人員的培訓及材料采購、工程施工、竣工驗收等方面的管理,確保建成放心工程。去年底,市教育局聯合市財政局等單位,按照年初制定的考核方案和進度表,通過看現場、看資料、訪談等方式,對每一所中小學、幼兒園建設工程進行考核驗收,保證高質量完成目標任務。2020年,全市共完成新改擴建幼兒園20個、規范提升21個,新改擴建中小學15個,共投資10.76億元,新增學位3.69萬個。

    保障高血壓及糖尿病人群用藥

    2020年,我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于城鄉居民高血壓糖尿病門診用藥保障工作相關要求,嚴格按照市政府為民辦十件實事工作要求和部署,及時出臺政策文件、完善信息系統、制定經辦規程、強化宣傳引導,通過加強部門聯動、簡化認定流程、建立考核機制等舉措,全力推進城鄉居民高血壓糖尿病(以下簡稱“兩病”)門診用藥保障為民辦實事工作,切實減輕患者門診用藥費用負擔,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印發《關于推進城鄉居民高血壓糖尿病門診用藥保障工作的意見》、制訂總體實施方案和年度實施計劃的基礎上,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疫情期間糖尿病高血壓門診用藥保障工作的通知》,取消2020年度因疫情影響待遇享受的300元起付線;不斷完善城鄉居民醫保“兩病”門診用藥保障機制,在保證居民享受醫保門診統籌和門診特定病種待遇的基礎上,將參加城鄉居民醫保“兩病”患者醫保目錄內門診用藥費用納入居民醫保基金支付范圍,報銷比例在50%以上;下放審批權限至基層醫療機構,以鄉鎮衛生院、經過批準的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二級及以下基層定點醫療機構等為依托,切實保障“兩病”患者門診用藥。

    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市共辦理“兩病”待遇認定55.63萬人,全市享受門診醫療保障待遇的“兩病”患者達78.56萬人次,居民醫保統籌基金支出7164.11萬元。

    開展濟困助殘關愛行動

    “在這里能打牌、聊天、鍛煉身體,生活豐富多彩,感覺自己都變年輕了。”日前,在清江浦區長東街道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休閑娛樂的丁奶奶樂呵呵地說。據了解,中心由街道委托九如城集團運營管理,提供家庭床位、日托、銀發餐桌、精神關愛、居家上門、健康管理等服務。

    2020年,我市搶抓第五批國家級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機遇,加大財政投入,依托智慧養老平臺,整合為老服務資源,制定《淮安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方案》,完善上門服務政策體系,擴大服務人群,為居家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康復護理、心理慰藉、助潔助行等上門服務。同時,通過試點建設家庭照護床位,探索“時間銀行”志愿服務模式,推動居家養老服務向縱深開展。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市接受居家上門服務老年人已超過14萬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13.04%。

    我市還在全省率先打造重度殘疾人居家照護項目,充分整合線上線下服務資源,采取“終端+平臺+人工”的形式,通過手持終端“點單”、線上平臺“派單”、線下服務人員“接單”,實現重度困難殘疾人居家照護服務“零距離”。服務提供者涵蓋第三方機構、黨員志愿者和社會助殘服務隊等多個愛心群體,服務內容包括家政、康復指導、文體娛樂、心理慰藉等,累計服務殘疾人57280人次。

    此外,我市在全省率先提高困境兒童基本養育費標準,切實維護困境兒童生存發展權益。2020年,全市共為4897名困境兒童發放基本養育費近3859萬元。

    提高城鄉群眾保障水平

    2020年,我市通過“五個一批”,用好、用足、用實城鄉低保政策,提高保障標準,拓展覆蓋范圍,筑牢守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線。提高標準覆蓋一批。我市城鄉低保標準統一提高到645元。截至2020年12月,全市城鄉低保對象共4.47萬戶8.99萬人,全年累計發放城鄉低保金4.44億元。收入核減納入一批。對家庭成員因病、因殘增加的必要醫療費用、護理費用、康復訓練費用等家庭剛性支出及家庭必要的就業成本等,在申請低保核算家庭收入時按規定適當扣減,最大程度保障特殊困難家庭基本生活。按人施保增加一批。對家庭人均收入在低保標準2倍以內、符合條件的重度殘疾人和重病患者參照“單人戶”納入低保范圍,全市有4892人享受“單人保”政策。漸退緩退保留一批。對納入農村低保的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人均收入超過當地低保標準、但在低保標準2倍以內的,脫貧攻堅期內繼續享有低保待遇,幫助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實現穩定脫貧。專項排查發現一批。在全市開展“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全面小康一個不漏”專項行動,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體及時納入保障范圍,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不少、一戶不落”。

    與此同時,我市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因素,通過制定方案、狠抓落實及多渠道籌資金、全方位強宣傳、加大督查力度等舉措,圓滿完成基礎養老金提標工作,基礎養老金月標準由2019年的148元提高到160元,實現基礎養老金標準“九連增”。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市共為77萬名60周歲以上城鄉老人發放提標增發的養老金1.1億元。

    加大就業創業技能培訓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2020年,我市緊扣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要求,堅持疫情防控和職業培訓“兩手抓”,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13.86萬人,加快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人才。

    印發《淮安市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使用管理辦法》《淮安市就業補助資金管理實施辦法》,將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家庭子女和勞動力、下崗失業人員和轉崗職工、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就業困難人員、禁捕退捕漁民等重點群體納入補貼性培訓對象。疫情防控期間,開辟數字化培訓陣地,積極引導培訓機構開展“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開發線上家庭服務、加工制造、網絡創業等300余門精品課程。鼓勵優質社會資源參與職業培訓,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將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及扶貧車間所吸納的貧困勞動力、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勞動力、城鄉低保對象中的勞動力、受疫情影響導致停工停業的企業職工等群體納入“以工代訓”補貼范圍,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我市還堅持市場需求導向,開展特色培訓,搭建就業平臺,助力退役軍人實現高質量就業創業。采取“政校企”合作模式,舉辦電梯維保、龍蝦烹飪、物流速運等6期特色培訓,為近400名參訓學員傳授就業“硬核”技能。開設退役軍人村(社區)后備書記培訓班、鄉村振興人才培訓班和基層治理培訓班,全市已有1300余名退役軍人充實到村(社區)“兩委”中。組建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示范基地聯盟,吸納退役軍人1200余名,打造退役軍人專屬“創業孵化基地”,啟動實施市級園區1個、縣級園區3個。

    豐富群眾文化體育生活

    為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2020年,我市以現有基層公共服務陣地為依托,優化整合各類零散資源,重新定位和設計功能,建成文明實踐中心10個、文明實踐所104個、文明實踐站1590個,創新打造群眾身邊的文明實踐點2537個,率先全省實現縣、鎮、村三級陣地全覆蓋。同時,組建以村民為主體、“不走”的志愿服務隊5100余個,積極助力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創建等重點工作,開展活動5.4萬次,參加服務31萬人次。

    我市立足新時代人民群眾文化需求,以“結對子、種文化”百千萬工程為抓手,探索文化惠民新路徑。通過“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等形式開展輔導培訓,發展壯大基層輔導隊伍力量,提高基層文藝骨干組織開展文化活動的水平。高頻次開展文化活動,吸引廣大群眾走入“文化三館”參加活動。打破傳統的基層文化服務供給方式,突出“送文化”“種文化”相結合的創新方式,將精神食糧送到田間地頭,把文化“種”到鄉間。組織各種類型的文藝團隊在村社站點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文化三送”“幸福淮安”廣場演出等活動。去年,市、縣區234個文化團隊結對1078個基層綜合文化服務站點,開展線上線下公益性文化活動10383場(次),完成戲曲進鄉村、進社區演出600場。

    此外,全市共投入7300.8萬元用于維護、更新、提升城鄉公共體育健身設施,建設11個主題體育公園和57個鄉鎮健身園、新改擴建27片社會足球場,有效推動全民健身活動開展。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 国产50部艳色禁片无码|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午夜无码片免费|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一区 |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无码| 免费a级毛片无码a∨免费软件 | 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线|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播放|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蜜桃视频无码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动漫|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狠狠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中文|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中文字幕二区三区| 少妇中文无码高清| 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欧美一级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中国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软件| 中文字幕专区高清在线观看|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码|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中文无码久久| 最近最新高清免费中文字幕| 最好的中文字幕视频2019| 欧洲精品久久久av无码电影|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国产动漫3d| 91中文在线视频|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无码|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臀浪潮|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性| 中文字幕14页影音先锋|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 无码专区一va亚洲v专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