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市八屆人大三次會議關于促進我市中小企業發展的議案》辦理情況的報告(摘要)
淮安市人民政府
近年來,在市委的正確領導和市人大的監督指導下,我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各項政策措施,切實降低成本,強化要素支持,提升創新能力,助力開拓市場,多措并舉,促進了全市中小企業健康平穩發展。根據會議安排,現將《關于促進我市中小企業發展的議案》辦理情況報告如下:
一、強化政策落實,降低中小企業經營成本。一是加大減稅降費力度。截至12月底,全市累計新增減稅降費46.8億元,全市小微企業優惠政策享受面達100%。二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做到“一窗綜合受理、分類審核辦理、統一窗口出件”,冠市名內資企業開辦時限壓縮在1個工作日內,全程電子化率已達100%。三是降低企業用工成本。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率和失業保險費率實現階段性下調,其中失業保險費率連續兩年單位繳費比例由1.5%降至0.5%。四是降低企業用地成本。開展工業用地“先租后讓”“彈性出讓”試點。五是降低企業用能成本。2019年4月份起,對一般工商業及其它用電類別電價每千瓦時降低3.1分,預計全市全年可減少電費支出8845萬元;及時下調市區蒸汽銷售價格,全年降低實體經濟成本支出520萬元。
二、強化資金支持,助力中小企業加快成長。一是加大金融支持。出臺《淮安市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高質量發展考核辦法》,創新推出政策性產品,截至11月末,全市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753.14億元,比年初增加243.71億元,增幅16.14%。二是加大擔保支持。截至11月末,全市融資擔保公司在保余額62.73億元,其中小微企業在保余額37.06億元。三是加大科技支持。出臺《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兌現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支持資金1967.5萬元。自2014年以來,累計為2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投放蘇科貸5.49億元。四是加大項目支持。近幾年,市財政每年安排用于工業、科技、金融、人才、商務發展等專項資金都在3億元以上。
三、強化動能轉換,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實力。一是推進產學研合作。制定出臺《產業技術協同創新聯盟績效考評實施細則》,把高校院所的人才優勢、科技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二是推進企業技術改造。深入開展“千企技改”,全市共獲評省級示范智能車間24個,蘇北領先。三是推進兩化融合。出臺《市政府關于深入推進淮安市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意見》《企業上云三年行動計劃》等政策文件,40家企業通過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評定,新增省星級上云企業179家,數量均居蘇北第一。四是推進知識產權保護。康乃馨等3家企業成功入選年度江蘇省“自主工業品牌五十強”名單,蘇北第一,江蘇時代芯存半導體有限公司被工信部授予“工業強基存儲器一條龍示范企業”稱號。
四、強化經貿合作,幫助中小企業開拓市場。一是組織參加國內展會。組織企業參加第16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2019上海·全國優質農產品博覽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各類展會平臺。二是加大“走出去”力度。2018年以來,全市共辦理境外投資業務32件,投資額達1.94億美元,投資國家包括美國、孟加拉、烏茲別克斯坦、越南、柬埔寨等11個國家。三是引導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舉辦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大講堂、“英才名匠”產業人才培訓等活動,帶動上下游中小企業協同發展。